根据印刷的重复性原理,印刷缺陷在线检测系统通过高速摄像头连续拍摄印刷图案,并将其与一个完好无缺的基准图像作比较,当二者差异(这种差异对应着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如污迹、飞墨、色差等)超出了设定的范围时,检测系统即判定印刷缺陷产生,保存缺陷图案并用声光报警,同时控制贴标机对有缺陷的纸张进行贴标。最早用于印刷品质量检测的是将标准影像与被检测影像进行灰度对比的技术,现在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以RGB三原色为基础进行对比。
从实际使用上来说,影响检测能力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 1. 印刷材质的问题
印刷材质除了常见的白卡纸、铜版纸外,还存在很大比例的转移纸(包括金银卡纸、镭射纸);纸上除了印刷外,还有素面烫金、全息定位烫金等印后工艺,其强反射特性给普通照明条件下的检测带来难度;而且压凸图案由于低色差特性也给检测带来困难。
- 2. 设备波动造成的纸张蛇形跑动问题
在印刷过程中,随着张力的变化和速度的波动,纸张在前进过程中会产生蛇形跑动现象,表现在运动方向的不同程度的拉伸,以及宽度方向的不同程度的偏移,给图像的采集和比对造成困难;同时由于卷筒生产过程中在现性差,无法真正获得理想的模板,假设的理想模板并非完美无缺,而待测图像无论用何种图像复原算法或对齐算法,只能从图像轮廓上与模板匹配,缺陷细节和材料形变细节仍然无法分离。
- 3. 检测精度的问题
基于摄像的检测系统其检测依据是图像的色彩信息,如果缺陷的尺寸或色差超出摄像的观测范围,这种缺陷理论上检测不出,或者陈不可信检测。如何使检测精度与企业的质量标准达成一致,是检测设备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 4. 图像处理的网络化问题
随着观测面积的增大和检测任务的日益复杂,数据处理量急剧增长。印刷生产速度在每分钟百米以上,观测面积从几米到十几米,测量精度从0.01mm到0.01mm,单机系统无法满足图像显示、数据传输、图像处理和实时控制的要求,以网络为中心的多目视觉检测和分布式计算成为现代自动化生产线计量和品检的主流需求。
- 5. 图像处理的速度问题
处理速度的高速化永远是机器视觉系统所追求的目标。处理速度受制于数据流量、处理算法和硬件结构。20世纪90年代末,Intel公司推出NSP技术、MMX指令集和SSE指令集后,PCI总线技术与MMX/SSE技术成为新一代图像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可以利用强大的微机资源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运算处理。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处理,还需要配以专用采集硬件。基于FPGA/DSP的专用硬件结构并行处理效率较高,但在数据管理、人机界面和灵活性等方法则不如通用硬件。
- 6. 检测后的处理
检测只是质量管理的手段,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及时杜绝连续废品的发生;同时也应当为成品出厂提供判断依据。
- 7. 在线检测设备的安装工位问题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线检测系统可以装在印刷机、烫金机、分切机等所有生产设备上,但对于多数企业而言,选装在合适的工位上,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
- 8. 检测数据与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的结合问题
如何将检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进而为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提供正确的依据,是检测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这些关键问题对光源的设计和算法的处理是极大发考验,本节介绍的对高速印品进行在线缺陷检测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通过独特的光学系统,可以检测到印品上的微小印刷缺陷;系统中采用的防轮廓检出算法,避免了应纸张形变造成的误检;系统通过C/S网络化并行结构,可以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和集中统计管理;通过网络接口,为打标机提供剔除废品信息。